1
一位母亲说,有一次带孩子回爸爸妈妈家一段时间。
爷爷奶奶看到孙子能住下,开心地每天合不拢嘴。
天天给5岁的孙子做美味的,每天宠着玩。这类都挺好的,但吃饭的时候,奶奶见孩子吃得慢,吃得也不多,就端起碗给孩子喂饭。
这个时候她就感觉不适合,跟奶奶说,但老人举着空碗说,“你瞧瞧,我喂一下,吃了一大碗,不怎么样啊!真是乖孙孙。”
面对这么强的论据,实在无力反驳,何况爷爷还在边上帮着说,说多吃点,长得结实,你看他多瘦啊,要多吃点,反正在爷爷家没事。
想来想去,只能忍了,想着反正过些天回去再让孩子改正吧。只期待着能早点回到我们的小家,找回之前的习惯。
还有母亲说老人一直携带孩子看电视,很不容易培养的习惯被一个个击破。
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。最糟心的还是每次苦口婆心讲,结果仿佛是自己不对。
老大家说大家小时候就如此养你,你不也挺好呀!
有时,由于孩子的问题跟老人争执几句,孩爸就不开心了。
说老人有老人的办法,不要冲撞干预他们。
但哪个又能领会母亲们的用心和吃过的苦?
一个好习惯的培养,花了无数的时间来练习和培养。自己一心教,虽然累一点,感觉也值。可是,就怕你教孩子时,家人却站出来讲你不对,对你指指点点。
就算是着装吃饭如此的平时事,也会有不少的争论。
你会听到不止是一种声音,而是一个人说应该如此做,而另外一个人却说无需。
面对这两种声音,两个标准,孩子们会如何想?他们总是选择朝着对自己更有利、更舒服的那个声音走去。
而且长期当着孩子的面吵闹,会减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信赖度。
你们一直在我的面前争执不停,父亲要我如此,可是母亲却要我那样,到底听哪个的,最后,失去信赖的孩子,或许哪个的话也不听了。
2
记得有一次,有一位父亲在我的新书发布会上问过一个问题。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,老婆说要如此做,我却感觉不适合,到底该听哪个的?譬如孩子需不需要学钢琴,我感觉孩子不喜欢,不必,但母亲却说逼一逼就会喜欢的,没哪个会天生喜欢。 如此的建议不合,几乎每对爸爸妈妈都会遇见。如何解决呢?
难道非要大吵大闹争执一番吗?
如此做真的不适合,由于如此的争论没对错,更没输赢可分。
大人必须要把握好,最好的结果是达成一致,至少在孩子面前能做到一致。
在表态之前,就要商量好。
即便关上门吵一架,最后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统一的态度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爸爸对孩子的需要需要跟妈妈对他的需要维持一致,只须孩子感到妈妈和爸爸对“可以”、“不能”、“应该”、“不应该”等定义有不一样的怎么看,那样,即便最适当的需要,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、强制,是对他自由、欲望的践踏。如此就会培养孩子任性、不讲理的恶习。
譬如有一个4岁多的小孩子,他每次外出都要母亲抱。假如不抱就不走。父亲感觉如此非常不好,男生应该勇敢一点,自己走。可是母亲感觉孩子如此的需要也不过分,所以每次都答应了。有时自己非常累,最后也会半推半就同意了孩子的请求。
所以孩子每次都要跟母亲外出,不跟父亲外出。在家,父亲说的话,他根本不理会,由于最后母亲总会站在自己这边。有时就反驳父亲:“母亲不是如此说的。”“母亲要我如此做的。”
如此父亲根本没办法教育孩子,感觉自己被隔离在外。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,母亲给孩子这类亲密的呵护,是很好的。能让孩子充满安全感。但孩子到了四五岁还如此,母亲就要深思了。
这不是父亲“干扰”,而是一种提醒,你该放放下了,让孩子自己走。但母亲的袒护,让孩子找到了这个舒适的空档。夫妻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,对于教育孩子是尤为重要的。
3
不少母亲,问我有哪些好方法让家人的态度一致。我会建议试一试家庭会议。说是家庭会议,其实不要想象成公司会议那样。就是简简单单的,一家人坐下来一块聊聊。可以邀请老人参加,如此算大会,也可以一家三口开个小会。
孩子们其实非常喜欢这种形式,他们感觉自己以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份参与了进去,会感觉自己被尊重了,还能平等发言,也会产生一种责任感。
聊的时候可以提前声明,大伙可以无话不说,不计较,不指责。
如此才能把问题讲出,然后讨论出彼此都同意同意的方法。这是我常见的一个方法,给家的亲戚们也组织过,让孩子们说我们的困惑和烦恼,他们会说出爸爸妈妈平常对我们的误解,当爸爸妈妈听到后,也会意识到不对的地方。 而平常大家给小小鱼定新的规矩,一般我跟鱼妈会先讨论,然后会请小家伙过来,针对问题来一块谈论,让他说下我们的想法,最后会定下来。
譬如看电视、作业安排、睡觉时间这类都跟孩子商量一下。 这类小而短的家庭会议,应该成为正常状态,如此会少些专制,多些平等,也会让家的声音统一块儿,家会更和睦亲密些。
4
当然,为了达成一致,看着一个人犯了错误而不指出,那也是对孩子失责呢。
由于大家都会犯了错误的,何况刚做爸爸妈妈的大家,犯了错误是常常的事。
那爸爸妈妈彼此间也要相互当好敲钟人,能给他们一些提醒。
譬如情绪失去控制时,假如自己刹不住,那有一个来拉你一把,提醒你一下,成效就好不少。
在大家家,我就跟鱼妈说,假如我情绪失去控制,你必须要提醒我,我也会提醒你。
就在不久前上上网课,小小鱼上到体育部分,由于感觉动作难,就坐在那看。
这就让从叫他起床时开始忍的母亲彻底爆发了。
我在楼下就听到上面的吼声。
快点上来看状况,先给母亲提个醒,说是否动作有点难。
是否昨晚睡太晚,精神不好。
如此一说,也算是缓和了一点,下面让小家伙先下去玩一会,等会重视播。
然后跟鱼妈剖析问题,找方法。
最后总结是大家的作息还是根据放假的作息,但天天的课程却已经是开学的作息。
第二天开始,早睡早起,屏幕时间控制,回到上学时的作息。
下面几天,状况就好了不少。
这类可不是靠发脾气就能获得的。
当大家对孩子发脾气时,或者跟我们的“队友”发脾气时,得不到任何有哪些好处。
只能让彼此生憎,相互赌气罢了。
当建议不同时,就好好商量,找个折中的方法。
这世间哪有天生就会当爸爸妈妈的,更没所谓的完美母亲和完美父亲。
还不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摸着石头过河,相互扶持着前行呢。
求同存异,相互支持,一同养育,才能找到真的合适孩子、爱孩子的方法吧。
假如爸爸妈妈一直一个说往东,一个偏偏要往西,只能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